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辽宁监管局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工作动态

财政部辽宁监管局:创新运用“一图两清单三导向” 监管方式
提升增发国债资金监管效率

  增发万亿国债,是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着眼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能够有力支持灾后恢复重建,补齐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的短板,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辽宁监管局深刻认识到开展增发国债资金监管的重要意义,创新运用“一张地图插旗作战、两份清单明确要求、坚持目标问题和结果导向”监管方式,进一步优化增发国债资金监管机制,有效提升现场核证效率和效果,保障增发国债资金科学、规范、高效管理使用。 

  一是高度重视、挂图作战、插旗定向,确保增发国债资金监管全覆盖。局党组高度重视增发国债资金监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蓝佛安部长对增发国债资金监管的指示要求,第一时间召开党组会统筹部署,明确将增发国债资金监管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列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普遍跟踪、集中核查、重点查处相结合方式开展全流程监管,织密全流程、全覆盖的常态化监管网络。辽宁监管局成立增发国债项目工作专班,全面梳理增发国债项目情况,采取“挂图插旗”监管方式,以不同旗帜颜色区分各地监管程度,列出全年国债项目现场核证工作计划,确保11月底前将全省各县区397个项目通过逐步插满旗帜的方式实现监管全覆盖。12月开展增发国债资金“回头看”专项工作,确保全年发现问题整改到位,形成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优化管理的监管闭环,力争通过有力的财会监督,督促地方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 

  二是提高效率、设计清单、明确要求,做实做细增发国债资金监管。现场核证中常遇到资料提供不及时不完整、相关部门推诿拖沓等问题,为了提升工作质量,辽宁监管局精心设计了资料清单和问题清单。资料清单包括预算批复、项目建议书批复、可研报告批复、施工许可证、项目施工图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招标控制价报告、中标通知书、施工日志、项目资金支付凭证等28项内容,明确了地方相关部门和项目单位需要提供的资料,避免反复索要和收集资料。问题清单针对资金申报、分配、拨付、使用、项目实施(包括工程建设、设备采购)以及预算绩效管理等环节,制定了包含开工时间、资金分配下达时间、地方出资比例、资金拨付进度、资金拨付审批环节等17个方面的关键风险点,细化任务分解,为现场核证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检查方向和核证重点,提高问题发现的精准度。两清单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成效。如在对某市现场核证时,一周时间内迅速定位6个存疑项目,精准查出4个方面11项问题,大大提高了增发国债资金监管效率。 

  三是锚定目标、紧盯问题、督促整改,全面提升增发国债资金监管质效。一是夯实基础,深入研究国债资金监管工作目标任务。深入学习财政部增发国债资金监管工作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增发国债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对监管范围和内容、监管方式方法、监管成果利用等结合地方实际进行细化,确保按要求对增发国债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实施监督管理。二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渠道发现问题。围绕资金分解下达、资金支出、项目基本情况、项目进度情况、当月最终支付资金等方面进行线上实时监控。同时,每月选择23个市开展现场核证,通过实地查看项目、听取项目单位汇报、调阅凭证资料以及座谈访谈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及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与地方共同研讨解决办法。截至202410月,已实施现场核证(查)项目329个,占全省项目总数的82.9%三是紧盯问题整改,强化成果利用。我局建立了与省财政厅各相关处的工作对接机制,日常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处联系对接,制发监管意见函督促地方整改。同时建立增发国债资金监管案例库,将问题归集整理,标注地方整改情况,直观反映重点问题类型、易发问题地区、整改落实力度等情况。针对发现的普遍共性、易发多发问题,结合现场核证掌握情况和项目建设特点,总结特色监管方法,全面提升增发国债资金监管质效。 

附件下载: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30日